企业通过ERP、CRM等软件系统实现了流程的数字化,但在物理世界中,仍然依赖大量的人力进行重复、繁琐甚至危险的工作。这不仅导致了高昂的人力成本,更使得生产效率难以突破瓶颈。此外,供应链的脆弱性、生产线的僵化、以及安全风险的挑战,都成为企业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痛点。具身智能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它不仅是执行预设程序的机器,而是能够感知、理解、决策并在物理世界中自主行动的智能体。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盛大开幕,再次将全球目光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潜力。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正是对当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精准定位:从机械执行走向真实感知,从被动操控走向智能协同。
新一代具身智能:实现“机械执行”到“智能交互”的飞跃
在本次大会上,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已经不再是“只会执行简单重复动作”的工业机械臂,而是具备了更强的感知、认知和操作能力的智能体。它们的“身体”和“大脑”都在同步进化,实现了从“机械执行”到“智能交互”的质的飞跃。
● 感知升级:构建机器人的“触觉神经系统”
如果说视觉是机器人认识世界的“眼睛”,那么触觉就是它与世界互动的“皮肤”。他山科技带来的多款触觉感知新品,如TS-F、TS-F+Series 指尖触觉传感器和TS-E机械手触觉传感器,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明星产品。

他山触觉传感器实现头部灵巧手公司全覆盖
TS-F 系列指尖触觉传感器中的 TS-F+Series等产品,堪称微型感知利器,集成了接近觉、三维力检测、纹理感知等多重功能。其 “未接触先感知” 的特性,能提前预判物体的存在与距离,使机器人提前优化操作路径,显著增强了交互的安全性与灵活性。0.01N 的力分辨率,使其可以精准捕捉法向力与切向力的细微变化,同时能输出精确的力分布数据。目前,该系列传感器已覆盖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手主流厂商,无论是集成标准化模组,还是适配不同结构,都能出色胜任,成为机器人触觉感知方案的优选部件,在大会现场展示的合作方案中,这些传感器的表现尤为亮眼。
TS-E 系列机械手触觉传感器则模拟人类手指皮肤特性,实现了非接触(接近觉)与接触检测的无缝融合。该系列产品能精准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和摩擦力,支持三维力测量,可广泛适配各类机器人夹爪。在工业组装、异性分拣、制药操作及服务交互中均具有广泛应用。
他山科技同期发布的TS-V视触融合训练平台,成功解决传统视觉抓取精度差距与物体滑动感知缺失问题。触觉与视觉的融合,使得机器即使面对未曾训练过的物体,也能实时感知特性,自动调整施力方式,实现稳定柔性抓取与放置。

TS-VT 视触融合训练平台(数据采集)
在算法研发与模型训练层面,TS-VT视触融合数据采集平台发挥基础性作用,支持高效多模态数据记录、标注与导出,显著降低了研发数据的采集门槛,打造了AI算法的“高质量数据供给引擎”。
通过与强脑、灵巧智能、云迹等生态伙伴的深度协同,他山科技实现了从感知组件到服务平台,再到整机集成的全链条部署框架,确立了触觉模块集成化、协作化、标准化的行业地位。
● 认知进化:端到端大模型赋能“超级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本次展会中,多家企业都展示了其在端到端具身大模型方面的最新成果。

普罗宇宙大白工业轮式人形机器人专攻工业场景泛化
泛化能力方面,普罗宇宙的大白机器人,深度融合了端到端柔性工业大模型,配合SPDAA并行化数采架构与InduThread-VLA算法,使其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工况,轻松应对搬运、装配、检测、包装等多元化工艺。
因此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场景的多元需求,其身高可在165cm~195cm,并且灵活升降,配合0.7m-2m的作业高度范围,再加上95cm的臂展与7自由度手臂,使其操作范围远超人工,能轻松覆盖不同高度和角度的作业区域。300Kg的整机重量赋予其稳固的作业基础,而最大单臂负载超过7Kg、整机可负载15Kg的性能,让它既能胜任重物搬运等强度工作,又能凭借±0.05mm的重复定位精度完成精密零件装配等精细操作,实现“力与巧”的完美结合。在移动与续航方面,它采用四轮全向行走方式,行走速度约2.5m/s,可灵活穿梭于车间复杂环境;其配备48V、40Ah电池,续航≥8h,且支持交直流、插电、换电等多种充电方式,充电时间仅需2h,能有效保障长时间连续作业,减少停机等待。
大白机器人进一步推动了工业自动化从“单一工序自动化”向“全流程智能化”跨越,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其“高精度+强适应性”的独特优势,重新塑造工业机器人与场景的适配模式,让智能制造从概念加速走向实际应用。
群体智能让机器人规模化协作成为可能:优必选通过群脑网络2.0+智能体技术Co-Agent,构建了AI双循环体系,使得多台机器人能够实现群体协同,共同完成从物料入库搬运到智能分拣的全流程作业。这种“群智涌现”的模式,将极大地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优必选首次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技术
通过群脑网络2.0的整体调度与任务分配管理,多台Walker S2、Cruzr S2,与UQI优奇顶升移动机器人Wali瓦力U600、无人物流车Chitu赤兔协同展示,成功展现了从物料入库搬运到智能分拣的全流程作业。通过应用工业人形机器人协作智能体Co-Agent,将Walker S2、Cruzr S2转化为具有特定职能的"智能体"(如搬运智能体、分拣智能体等不同角色)。这种群脑网络2.0+Co-Agent构成的AI双循环体系,既保证了单机的自主决策能力,又实现了群体协同的智能涌现,有效提升了整体作业效率。

DOBOT AtomⅡ 组装精密零部件
开发者生态让机器大脑实现快速迭代:越疆科技则致力于打造一个“机器人安卓”生态——DOBOT平台。其核心在于开放平台与跨界整合:平台凭借统一算法底座,无缝兼容协作机械臂、轮式机器人、人形及多足机器人,实现“一套系统,多形态操控”,打破硬件形态壁垒;同时,通过开放SDK/API接口,支持零门槛自定义任务开发,大幅降低智能体创建门槛。平台更构建“具身数据湖”生态,激励客户参与联合训练与场景数据共享,持续强化智能体泛化能力并加速应用流通与进化;深度整合OpenAI、Claude、Gemini等顶级大模型,实现高级认知决策与物理执行的完美闭环,这预示着一个充满活力的机器人应用生态正在形成。
以“身躯”创新 重塑产业格局
具身智能的落地,离不开强大的硬件支撑。本次大会上,我们也看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身体”设计上的诸多创新,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性能,更重新定义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模式。

星动L7 完成360度旋转跳后稳稳落地
星动纪元旗下的星动L7机器人,凭借其在力量、速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多个维度的卓越表现,被誉为具身智能领域的“六边形战士”。其身高171cm、体重65kg,400N・m峰值扭矩与25rad/s峰值转速,配合全身55个自由度的协同控制,让这个“钢铁身躯”拥有了媲美人类的灵活性与爆发力。具备“全尺寸+半身形态”的多形态选配方案,既能以完整双足形态完成复杂运动,也可切换为半身形态聚焦操作场景,这大大降低了不同场景的部署成本。

体验星动Q5“小腰精”尊贵服务
有机器人界“小腰精”之称的星动Q5,以全身44个高自由度设计,将“六边形战士”的“身体”灵活性与“大脑”学习能力完美融合。它能快速学习新服务技能,支持37种语言实时切换,在接待、导购、导览等多样化任务中表现出色。目前已在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四川科技馆等场所实训,成为展厅展馆、零售场景的“新宠”。目前,星动纪元已实现超200台产品交付,还有上百订单交付中。
而广汽机器人展示的GoMate机器人,则以其独特的“可变轮足”构型吸引了全场目光。GoMate能够在平坦路面切换至两轮模式,移动效率显著提升;遇到楼梯、斜坡等复杂地形,则能快速转换为四足模式。这种设计使得其能耗较同类产品降低80%以上,续航可达6小时。广汽自研的驱动器、灵巧手、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在体积、重量、性能等关键指标上均实现了行业领先,为GoMate的卓越性能提供了坚实保障。

GoMate四轮静态展示图
GoMate的核心驱动技术,充分展现了广汽机器人技术研发的硬核实力。其自研的驱动器体积较行业平均水平缩小80%,重量仅40克。自研的灵巧手集成视觉与触觉传感器,配合刚柔并济的特殊结构设计,可精准抓取各种物品,并支持多模态交互,与观众握手、递物等动作流畅自然。自研的谐波减速器旋转关节,采用双钢轮与低转矩脉动设计,相比同类产品,在同体积下刚性提升50%、输出力矩提升40%,而重量仅为300克,堪称行业轻量化的标杆。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让GoMate在技术上更具话语权。
在工业场景中,机器人的连续作业能力至关重要。优必选的Walker S2,作为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为解决连续作业的“燃眉之急”。Walker S2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自主换电,配合7×24小时不间断作业能力,开创了人形机器人能源管理的新标准,为工业级连续作业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这些硬件上的创新,不仅让具身智能拥有了更强的“身体素质”,也使得它们能够在更复杂、更严苛的场景中稳定、高效地运行。
三个关键决策方向,企业迎接具身智能红利期
参观2025 WRC后,我们发现:机器人面对的不再只是研究探讨,而是生产线、商业服务中的关键作业力量。企业的管理者们也应思考具身智能将如何赋能企业,在这一波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抓住先机,领跑未来。
第一,从人力替代到价值重塑。机器人正在从“替代体力劳动”走向“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不论是工业装配线的SKU换线灵活性,还是酒店展馆的包裹递送效率,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可拉通企业智能服务的闭环。
第二,泛化智能体,而非模块化芯片组。随着平台化与集成化趋势的加深,诸如越疆Dobot平台、优必选Co-Agent、普罗宇宙SPDAA+InduThread体系,均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企业不只是买设备,而要建体系。企业的管理层在部署人形机器人时,应更多评估机器人平台是否具备“感知-决策-平台-数据”的协同能力,是否能够与企业系统、工厂管理系统(MES/SCADA)进行深度融合,是否具备开放接口与开发者支持策略。
第三,企业从原来的设备安装,到重构流程。具身智能给企业带来的是流程重构,而非简单购置设备。比如优必选的“分拣+导览+重物搬运”机器人集群展示了跨工序调度智能体部署的新模式,而广汽“GoMate回廊式示教”展示了机器人远程引导操作的可能。
未来,具身智能将不仅是执行任务的工具,它们将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智能员工”,将以更强的感知、认知和操作能力为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
(智能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