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实现管理系统的有序协调,降低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在企业内部,分工与利益历来是一对矛盾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既需要宏观的计划,也需要微观的创新。
如今中国汽车制造业呈现出一派炙热景象,汽车产量连年攀升,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买车还是太贵,国内自产轿车与国外同款产品相比售价也较高。如何降低汽车售价,实现"汽车驶入千家万户",作为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的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成功推行"人人都是经营者"管理模式(以下简称"经营者活动"),用近十年时间书写了一个"零配件降成本"的神话。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汽股份旗下、中泰合资的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2004年1月易初通用股份转让,由上汽股份、德国贝洱集团、日本三电集团和上海龙华工业公司资产重组后更名为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三电贝洱作为汽车空调系统及空调压缩机的定点生产企业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大省市的汽车主机生产厂以及美国、德国、瑞典等30多个国家,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和二汽神龙等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厂均为其主要客户。
溯及"经营者"活动理念的始创,不得不提时任易初通用总经理赵凤高的高屋建领。
上世纪1992初始.公司逐步引入国外汽车制造技术(为和桑塔纳、大众等车型配套)鉴此机会总公司要求我们成为集团下属的生产特区即采用与德国等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相配套的管理模式于是1995年公司开始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进入信息化发展初期。" SSB企管部经理李成忠畅谈,"在历经信息化初期的摸索和实践后1998年开始开展经营者活动信息化技术也随之逐渐成长起来;2000年公司成立了信息技术部信息化应用完全渗入到公司各个部门和所有生产环节.为 2004年资产重组后的信息化技术提升奠定了一定基础。时至今日三电贝洱已连续,0年实现成本下降率超过10% ,而产品销售额逐年递增。截至去年年底压缩机销售总量更是攀升至161万台。
李成忠经理感言经营者活动实现了三大创新.即公司每位员工都成为独立经营体,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每位劳动者首先是经营体制下的生产者和管理者而最为关键的是公司实现了依靠信息化手段带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壮大。
"艰难困苦,玉汝干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方方面面因此依靠和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企业信息化手段的发展趋势也是不断深化和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在推行"经营者活动中公司根据岗位不同以"买卖、服务、契约"三种形式构建各经营体之间的经营关系,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用户链各经营体间以供应商与用户的一生意"关系运行以货币形式结算。
面对组织架构庞大、工序纷繁复杂、结算形式繁琐的内部管理体系信息技术部在深入了解公司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了具有SSB"特色的"IC卡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为"经营者"活动搭建了实施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平台。该系统以对各经营体的经营考核为核心涵盖了企业运行的全部流程贯穿销售、采购与库存、生产计划与车间控制、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范围.成为推行"经营者"活动不可或缺的利器。这套系统架构丝毫不输于国外软件公司的ERP产品。"信息技术部计算机中心主任王海天自豪地说"IC卡管理系统与用友财务管理系统、MES条形码平台、OA等信息系统实现了基础信息共享使得原本繁、烦、返的报表传递简、兼、减而且所有经营体费用都能通过标准的会计科目体现出来。
这张被全公司员工称为"一卡通的IC卡既可用于考勤、就餐、复印报销、燃料等日常管理工作又可方便、快捷地实现生产经营的确认、查询、监检、结算等功能真正做到了资源,信息共享减化了原先繁琐的作业流程,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采购、生产、物流的效率"目前公司年产压缩机160万台,意味着年周转零部件2亿件,单班调动物料100次年平均配料20万次,如果没有IC卡系统支持.员工每天将花大量的时间确认所需物料的库位工作效率也就大大降低了。"王海天主任举例说。
除此之外IC卡系统的应用还强化了对企业内部的监督调控.以前班组成员领料前需填领料单,而所有费用要等到月底报表出来时才能知晓自从实施了IC卡管理系统各部门领导可以随时随地、及时控制费用成本,从根本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可以说,三电贝洱用数据和事实证明了以IC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带动了企业工业化发展而企业的不断前进也促进了信息化功能技术的不断总结和更趋完善,10%的成本下降率在三电贝洱将进行到底,"零配件降成本"的神话也将被叙写下去。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