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汽车总装配线改造工艺分析(上)

ainet.cn   2009年03月02日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产品的种类、结构在不断发展变化,为满足轻、中、重型多种载货车的生产,已对总装配线先后进行了23 次局部改造,现在已成为能生产总重在624t 的轻、中、重型,长、平头全系列载货车的混流自动流水线。东风公司总装配厂三条整车装配自动流水线均在20世纪70 年代末建成,其总装配线的结构为桥链加板链的型式,工艺设计主要是依据中型长头车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纲领。

 

由于公路建设的加快,我国交通运输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汽车运输由短途向长途发展,汽车车速将由中低速向高速发展,汽车载货量由中、轻吨位向大吨位发展。因此,提高大吨位重型车的生产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总装配线又将面临着一次大的改造。

 

1 改造设计依据

 

通过对重型车需求市场的充分调研,预测重型车需求量将急剧上升。除保留现有生产结构和能力外,重型车系列的生产能力达到8 万辆/年(其中双后桥中型车达到5 万辆/年)。到2005 年作为载货车主要生产基地的总装配厂,双后桥重型车系列的生产能力达到8 万辆/年。

 

2 改造设计原则

 

1 重型车系列的生产能力达到9 万辆/年,其中双后桥中型车达到5 万辆/年。

2 具有总重为30 吨的重型车系列的批量生产能力。

3 具有双前桥重型车的通过性。

4 采用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经济、合理、可靠,保证产品质量,投资少收效快,长期综合效益好,具有一定的产品变化适应能力。

5 不影响正常的大循环生产。

 

3 工厂现状

 

由于这次改造的目的是提高重型车的生产能力,因此,下面只对重型车的生产现状进行分析。

 

3.1 装配线结构、状况平面图

 

 

 

3.2 生产能力

 

总装配厂三条整车装配线均为桥式链和板式链相结合的自动流水线,具有轻、中、重型即总重为624t 的载货车混流生产能力,但由于受装配线结构及工艺装备等的限制,双后桥重型车能力只有4.9 万辆/年。

 

三条装配线重型车生产能力状况(单一品种) (万辆/年)

 

 

 

3.3 装配线工艺流程

 

整车装配工艺,由流水线主线装配工艺和总成分装工艺组成。

 

装配一、二线主要装配工艺流程:

 

车架上线——双/单后桥平衡轴悬架(包括后桥平衡轴分装)上线——双/单后桥上线——双/单中桥上线——前悬架合件上线(包括前桥分装)——底盘翻转——发动机、变速箱合件上线(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分装)——制动系统密封性检测——润滑油(脂)加注——油箱、轮胎(包括油箱、轮胎分装链)——驾驶室合件上线(包括驾驶室分装)——制动液、防冻防锈液加注——整车调整——整车下线

 

装配三线主要装配工艺流程:

 

车架上线—前悬架合件上线(包括前桥分装)——后悬架合件上线(包括后桥分装)——底盘翻转——发动机、变速箱合件上线(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分装)——制动系统密封性检测——润滑油(脂)加注——油箱、轮胎(包括油箱、轮胎分装链)——驾驶室合件上线(包括驾驶室分装)——制动液、防冻防锈液加注——整车调整——整车下线

 

3.4 主要工艺装备及主要总成装配工艺

 

 

 

4 双后桥、双前桥、总重为30t 重型车的结构特征

 

 

 

此外,总重为30 t 重型车的发动机功率达235kW,变速箱有8 档、9 档箱,合件体积大,装配较困难。

5 总装线生产能力的计算

 

生产能力(生产纲领)=(装配线工位数×年工作时间×生产班制×设备开动率 /(整车装配工时x工时利用率

 

装配线工位数=(装配线长度/车位长度 )×工位密度。

 

卡车装配的工位密度, 每车位长度一般取46 个。

 

产量计算的边界条件:年工作日251 双班生产制 每班工作时间 8小时 设备开动率90% 工时利用率1.2

 

因此,对于一个确定的车型,与其生产能力密切相关的因素是装配线长度和工位密度。

 

6 制约重型车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工厂现状和新车型主要结构特征分析,制约生产能力因素,主要有下列几点:

 

1) 装配三线不具备双后桥重型车生产能力。

2) 由于装配线的桥链长度限制了工位数的增加,从而限制了生产能力的提高。

3) 拧紧工具扭矩不能满足重型车扭矩值的需求。

4) 为达到重型车扭矩值,必须要多次反复拧紧,增加了装配工时,影响下道工序。

5) 装配线工艺设计欠合理。

6) 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差。

产品结构中拧紧空间有限,如平衡轴连接,现有的风动工具无法使用,只有靠手工拧紧,从而增加了装配工时,并且无法保证拧紧扭矩。

7) 部分工艺装备的结构、柔性化生产较差,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重型车的生产。

8) 随着重型车产量、品种、载重量的的增加,叉车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

9) 总重为30t 的重型车的生产条件还欠缺。

10) 不具备双前桥重型车的生产能力。

 

7 三条装配线生产总重为30t 及双后桥、双前桥重型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7.1 生产总重为30t 重型车存在问题

 

总重为30t 重型车,驱动形式有4×2。如:EQ 1300 系列,装备235kW 柴油发动机,9 档变速箱,变截面车架,全新结构保险杠,引进C800 驾驶室,结构复杂,零部件装配紧凑,专用件300 多种,零部件体积、重量大,装配难度大。

 

7.1.1 主要工艺流程

 

单后桥车型同装配三线的工艺流程,双后桥车型同装配一、二线的工艺流程。

 

7.1.2 存在主要问题

 

1)架结构特殊,前部翻转孔位销与前吊耳干涉,后部翻转孔处车架上翼面为斜面,车架宽度前宽后窄,翻转链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增加相应的翻转辅具,弥补以上不足,保证翻转工艺的通过性。

 

2)油箱链护网及悬挂吊钩不能满足大油箱的通过性。现在油箱链最大只能通过的油箱外形尺寸为1070×620×500

 

3)胎链护网及悬挂吊钩不能满足大轮胎的通过性。目前轮胎链能通过的轮胎直径为1 米。

 

4)由于驾驶室结构同现生产的差异较大,长度增加了150mm,宽度增加了115mm,重量也有增加,驾驶室地拖链、贮存小车及合件上线吊具均不能满足正常生产。

 

5)体积重量大的零部件较多,上线装配时无相应的起吊设备。如:消声器、传动轴、储气筒合件等。

 

6)现有前、后桥钢装台不适应多品种生产。

 

7)现有的发动机存放架、过跨小车及上线吊具均不能直接使用。

 

8)由于车轮结构的改变,车轮螺母拧紧机已不适用。目前的五头拧紧机只能适用于螺柱中心距为285.7mm 的车轮装配,而EQ1300 系列车轮的螺柱中心距为335mm;车轮装配吊具结构也需作相应改变。

(转载)

标签:汽车总装 配线改造工艺 我要反馈 
泰科电子ECK、ECP系列高压直流接触器白皮书下载
亿万克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