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新能源汽车使用,既可缓解油价涨跌带来的经济压力,又能增强公众使用洁净能源的意识,减少污染物排放。如何有效扶植、切实完善配套的市场措施,让新能源汽车开进寻常百姓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从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试水”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的原因有:新能源汽车高身价,国家正在实施新能源战略,作为高新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在研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耗费巨额的研发成本,导致其销售价格过高。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虽然环保,但无论是性价比还是速度、动力、承负值等方面都相形见绌。新能源的市场配套服务环境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健全,如没有类似于加油站的充电站,小区、商场等公众场所没有备置充电柱,同时也没有配套的维修网络跟进措施。再者,当前市场上流行的主流新能源技术分为3种: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但究竟确立哪种标准,至今尚未有定论。
以笔者之见,破冰之举在于摸索出一条契合本地发展的道路。如政府的政策补贴。日本政府对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实行差价补贴,最高补贴额可达与传统车购置差价的50%。
政府除通过财政补贴帮扶新能源汽车发展外,还应在政策层面提供系列扶植,如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标准,规范市场,整合各方财力、物力、人力,成立国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加强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拟定全国性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新能源汽车有便捷的使用环境。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要突围仅赖消费者的环保责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给予财政补贴和一系列市场培育政策,如果市场环境不成熟,配套措施不及时跟进,新能源汽车就难进寻常百姓家。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