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特变电工发布了关于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终止 A 股发行上市申请并撤回申请材料的公告,标志着新特能源历时625天的IPO之旅划上句点。

新特能源拟在上交所IPO于2023年3月4日获得受理,当年3月9日审核状态即变更为“已问询”,同年9月19日通过上市委会议,可以说过会的节奏很快。
但此后一年多的时间,新特能源IPO进程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今年9月30日才有因财报更新而中止的动态更新。
而后便暂无音讯。
直到今日,新特能源收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终止对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上证上审〔2024〕275 号),本次新特能源A股发行上市终止。
关于终止IPO的原因,特变电工在公告中称,新特能源基于目前所处行业状况,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经与保荐机构充分沟通并审慎论证后,决定终止A股发行上市,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了终止 A股发行上市并撤回申请材料的申请。

新特能源原计划通过A 股发行上市募集资金建设年产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其中一期10万吨项目已使用新特能源自筹资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金于2023年8月建成投产,结合目前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和市场环境,二期10万吨项目暂无建设计划。

而随着新特能源IPO撤单,特变电工寻求其实现“A+H”同步上市的计划也暂时搁浅。
业内人士认为,新特能源终止IPO的深层次原因或在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均出现严重的供需错配,市场收紧直接融资、再融资政策可能会有效缓解产能无序扩张的现状,通过资本的手段对产能进行干预或调节。
另一方面,收紧IPO政策也会减弱对二级市场的资金“抽血”效应,有利于资本市场的休养生息。一定程度上讲,新特能源终止IPO之后,未来不排除还有高募资规模的光伏IPO项目撤单。
下行周期,上市之路道阻且长
过去两年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亦造就了同期光伏资本市场狂飙突进的盛况。根据业内数据统计,2022年,近60家光伏上市公司抛出了1800亿元的融资计划。并且在这一年,7家光伏公司登陆资本市场。2023年,近30家光伏上市公司发布50项融资计划,募资总额虽然也超过1000亿元,但这一年,仅有阿特斯、时创能源和艾能聚这三家光伏企业成功上市。
2023年可谓是光伏公司上市融资转入退潮期的转折点。特别是自当年第三季度以来,产业链价格开始出现颓势,不少光伏企业逐渐调整融资扩产节奏。值得一提的是,融资政策的改变,奠定了2024年光伏企业IPO、再融资收紧的基调——2023年8月27日出台的《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2024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再度明确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15家光伏公司明确终止IPO。这其中,甚至包括3家已经过会以及获得批文的公司。而正处于IPO程序中的公司,其进程也较为缓慢。例如,正泰安能拟于上交所主板发行的IPO项目在2023年9月获受理后,目前最新状态为“中止”;美科股份自2023年11月提交注册至今,尚未有获得批文的消息。仅这两家光伏公司,计划通过IPO合计融资便达110亿元。
尾声
上市的失败,往往意味着外部“输血”力度的减弱,而在今年行情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企业又在经营层面继续“失血”,在此危急存亡之际,即便是行业巨头,也很难说不会轰然倒塌。
(来源光储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