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株洲所传承⾼铁核⼼技术,以IGBT芯⽚、变流器、控制软件为核⼼,形成了从“器件-部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了电池PACK/簇、BMS、PCS、EMS储能系统全产业链谱系化产品,实现 “源⽹荷储”⼀体化布局。

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洲所”)综合能源事业部双碳技术中心博士唐文冰接受智能零碳时表示,公司已做到以储能业务为基石,多业务协同发展。
新一代储能系统的技术突破
此次展会,中车株洲所主要发布全新一代6.X储能系统产品。

这套储能系统搭载600+Ah大电芯,集成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消防、环控等于标准20尺集装箱内,搭配全智能EMS及6.X MW升压变流一体机,能满足MW级及以上全球储能应用需求。
唐文冰表示,相较于传统储能5.x方案,新一代6.x储能解决系统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效率、高回报、高安全的优势。
其中,在高能量密度方面,6.x方案单仓的容量最大可以到达6.9MWh,比5.x方案提升近38%。
高效率方面,对一个200MWh的储能电站来讲,6.x方案只要15台1体机加29台电子仓,储能设备数量降低近25%以上。
高回报方面,对一个200MWh的储能电站来讲,6.x方案较5.x方案可以节约投资成本近1200万元,全生命周期的收益大概会提升到600万元。
高安全方面,一是新配置了研发的早期预警方案进行提前预警;二是搭载4S级金字塔式的消防体系,在特殊的安全故障情况下,能及时地把火扑灭。
与多业务协同发展
当前,随着储能应用的日益发展,其覆盖的场景也在越来越多样化。继而,企业们在发展储能业务的同时也在拓展其上下游业务,更好地将储能与其他新能源业务进行融合。
唐文冰表示,中车株洲所是以储能业务为基石,然后再进行业务的扩展,做到多能互补。
例如,源网荷储方面,一种是在源测和网测的大型基地包含风电、光伏及其他清洁能源,其中,清洁能源要想并网则需要一个储能系统做桥梁,来使多种能源进行一个互补性的稳定输出。
另一种是,源网荷储在工商业场景上又变成综合能源式的一种工商业系统。这种在工业园区里面比较常见,系统里面可能就有小型的风电机、小型的光伏发电设备、小型的燃气设备及充电桩等等。同样,在这个系统里也需要储能作为纽带,来使得这些部分能源或者说源网荷储的这些设备能正常和稳定地衔接在一起进行运行。
行业还具有同质化等挑战
当前,储能行业还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同类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二是下一代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多样化缺乏统一标准。
对此,唐文冰认为,同类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激烈且缺乏技术创新。例如,行业现在正在用的5.x系统方案,大家都是做这样配置相似的集中化产品去交付。
而下一代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缺乏统一标准后,给业主、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带来选择和资源配置难题。例如,在电芯方面, 原来第一代和第二代是由宁德时代提出来的行业进行统一,而到了第三代,每家都有自己思考,都提出了下一代大电芯发展的趋势的不同解决方案,这也让行业缺乏一种可持续良性发展的一个特质。
未来,中车株洲所要做的,从系统和部件双向的维度去考虑,既要考虑整个客户的需求,也要考虑供应商的处境,再加上自身的一些想法,把三方的需求结合起来,携手去推动整个行业下一代产品更新换代。
(来源:智能零碳)



